1月9日“政校行企·协同发展·职教出海·再创新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近80所院校的150位院校代表参与盛会。论坛上,由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指导、威海职业学院发起成立职业教育国际化协同发展共同体,共同体由中国职业院校、“一带一路”国家院校、国家智库、出海央企等多方参与,包括79家成员单位。我校成功当选“职业教育国际化协同发展共同体”理事单位。祝贺!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原副司长刘占山首先向论坛召开致以热烈祝贺,并向出席论坛的嘉宾代表表达诚挚欢迎。他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丰富内涵之一。他表示,职业教育应以坚持以人为本、能力为重,让不同禀赋的学生能够选择多样化学习平台,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性,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最后,他希望未来各地各校能够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教随产出、产教同行,培养国际化人才和国外中资企业急需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和企业国际化战略,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王建吉以“共融·共创·共生——构建职业教育国际化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为题,首先介绍了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组织架构、工作定位、专业理论研究等方面的的建设成果。他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以及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在政策引领下,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以职业教育的“咨询库”“资源库”“思想库”“信息库”为定位,对接政府和行业企业,构建了产教融合大模型,为“产、学、人”之间的资源匹配和效果评估提供大模型支撑。最后,他希望在各方协同与产教融合大模型的加持下,能够实现职业教育国际化产教融合新格局。

论坛上,职业教育国际化协同发展共同体正式成立。职业教育国际化协同发展共同体由中国职业院校、“一带一路”国家院校、国家智库、出海央企等多方参与,包括79家成员单位。职业教育国际化协同发展共同体坚持与时代同频共振,力求扎实推进中国职业院校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加强互学互鉴、共建共享,积极推动产教融合、职教出海,切实增强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未来职业教育国际化协同发展共同体将吸纳更多成员院校,与海外国家携手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的国际合作,共同促进全球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
职业教育国际化协同发展共同体成立仪式后,第一次理事会议于当天顺利举行。来自中国职业院校、一带一路国家院校、出海央企、国家智库等79家共同体单位出席本次理事会议。会议审议并表决了《职业教育国际化协同发展共同体章程》《职业教育国际化协同发展共同体2024年度计划》以及职业教育国际化协同发展共同体组织架构。共同体第一届理事长单位由威海职业学院担任,副理事长单位由开封大学、河北中车数智科技有限公司等30所院校及企业组成;理事单位由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滁州城市职业学院等46所院校及企业组成。

立足全球坐标,服务国家战略,是新时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本次论坛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进一步加强了中国职业教育同海外国家的合作交流与共建发展,助力职业院校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的国际合作,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水平与影响力。未来,愿政校行企多方联动协同发展,共同助力职教出海再创新篇!
本次会议被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纷纷报道。(文:张静 初审:马亚鸣 复审:孟红军 终审: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