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介绍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510209)
二、当前专业发展状况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于2023年首次招生,是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校企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企业工程师驻校授课,引入真实企业项目案例教学,共建实训基地与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同时也与滁州人工智能领域龙头企业滁州市明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明晟订单班,学生可参与企业的真实项目,享受定向实习与优先就业机会,实现“学习-实训-就业”无缝衔接,精准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师资力量雄厚,目前专任教师均为硕士研究生,形成结构合理的老中青教师队伍,双师素质比例达85%以上。
三、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面向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等行业的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训练师等职业,能够从事数据采集与处理、算法模型训练与测试、人工智能应用开发、人工智能系统集成与运维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四、培养方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企业优质资源,完善“WBL”人才培养模式的“四五一”运作机制,构建课程体系,该体系融合了课程、证书、竞赛、工作与学习、素质拓展、创业孵化等“四位一体”的教学内容,实行“五阶段、混合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引入行业企业标准,校企共同实施专业课程群开发,构建融合讨论式、探究式、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为一体的多元化教学形态,结合1+X技能标准要求,建设专业核心课程。
(二)人才培养特色
本专业作为校企合作共建的特色专业,始终坚持以学生充分就业为根本基础,以精准的职业引导为鲜明特色,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重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积极推行“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岗位实践精准对接、学以致用与练就技能一体化”的工学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旨在系统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强大实践能力的人工智能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以满足行业和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五、实训中心
能够满足高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融实验实训教学、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于一体的人工智能实训中心。目前在校内已经建立8个实训室,总面积900平方米,总投资700万元,配备深度学习工作站,开发验证单元设备,实验实训教学管理系统,满足日常教学,学生竞赛,技能提升等。
六、专业主干课程
《Python程序设计基础》、《MySQL数据库技术》、《Linux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Python数据预处理》、《Python数据分析与可视化》、《Python高级应用开发(web)》、《Python机器学习实战》、《计算机视觉应用》、《数据标注工程》、《深度学习应用开发》、《自然语言处理》、《边缘设备计算》等。
七、学生比赛
学生在2024-2025年度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赛项中荣获三等级;在2024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人工智能算法设计与应用赛项荣获三等奖。
八、就业方向
主要职业岗位群: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工程师、计算机视觉工程师、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数据分析师和智能系统运维工程师等核心岗位,主要从事人工智能算法实现、模型训练、系统部署及数据挖掘等工作,覆盖智能制造、智慧医疗、金融科技等热门领域。
相近职业岗位群:Python开发工程师、物联网应用工程师、云计算工程师和机器人应用工程师等关联岗位,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向边缘计算、云端部署和智能硬件等方向的延伸,为毕业生提供更广泛的就业选择空间。
发展岗位群:人工智能项目经理、人工智能产品经理、算法专家及行业技术总监等中高级岗位,强调技术管理、产品规划和行业解决方案设计能力,助力学生在3-5年内成长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学历提升平台:学校鼓励学生提升学历层次,学生可以通过专升本、网络学习、自学考试等方式继续学习,接受更高层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