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

作者:时间:2025-07-09点击数:


【临床医学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我院“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医教协同育人专业,始建于2021年,本专业依托区域医疗资源优势和学院深厚医学教育积淀,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基层医疗人才。专业立足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需求,紧密对接健康中国战略,为地方及基层医疗机构输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临床实用型人才。

培养方式:
高中起点三年制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专业技术技能,具备良好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拥有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并具备数字化医疗应用基础、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能够胜任居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富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健康中国战略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医药卫生专门人才。

培养模式:1+1+1培养模式)

深化产教融合、医教协同,推行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1+1+1” 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第一学年在学校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课程和临床基础课程学习,强化医学人文与数理基础;第二学年在医院进行临床医学专业课学习,依托真实医疗环境,强化岗位标准对接;第三学年在实习医院实习,突出临床综合能力与创新创业实践。通过“院校协同、医教融合”的培养机制,实现“基础夯实、临床强化、实践贯通”的全链条能力塑造。临床教学根据基层医疗岗位需求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度融合“岗课赛证”要求,采取课堂、床边、虚拟仿真、案例研讨等多种教学模式与方法,并安排去附属医院见习二个月

培养特色:

临床医学专业构建 “德技并修、数智赋能、产教融通”三维特色育人体系,全面对接基层医疗人才需求。育人根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医学人文、社会责任、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培养全周期,塑造“仁心仁术、扎根基层”的职业品格;标准引领:以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为纲,紧扣基层医疗机构岗位能力需求(含智慧健康服务新业态),重构“基本医疗+公卫服务+健康管理”复合型能力模型,确保培养规格的科学性与适应性;模式创新:深化医教协同,依托5家三甲医院、15家社区中心实施 “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实践机制,专业课程教学深度植入医疗机构场景;同步推进数智赋能,引入虚拟诊疗、健康信息管理等智能教学平台,强化数字化诊疗能力;师资保障:打造“双师双能”队伍,健全专任教师临床实践制度,聘任46名临床骨干担任兼职教师,融真实病例于教学全程;机制突破:创新 “岗课赛证”四维融通机制——课程体系对接家庭保健按摩师(1+X)等职业证书标准,融入临床技能竞赛规程,实践教学比重提升至60%;双创赋能:建成智能化校内外实践基地群,系统设计创新创业项目(如社区健康管理方案设计),培育解决基层健康问题的创新潜能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从事临床医疗、预防保健、公共卫生管理等工作;也可在康健康管理机构、医养结合单位担任技术岗位;同时支持升学攻读医学本科或考取执业医师资格。

课程体系:

构建“人文素养+医学基础+临床核心+岗位拓展”四维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伦理学;专业核心课程: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急诊医学;技能课程:临床基本技能实训、影像诊断技术、基层公共卫生实务;拓展模块:全科医学概论、康复医学基础、医疗信息化应用

师资团队:

临床医学专业专任教师恪守“立德精术、守护健康”育人使命,深耕教学科研与临床实践能力提升,成果显著。校内专任教师25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占比40%,教授2人,博士1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0%。省级教学名师3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教坛新秀2名。近三年共立项省校级质量工程项目9项,科研项目6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主编、参编各级各类规划教材、特色教材、校本教材55 部。校外教学团队均由二甲以上医院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医师组成,均具有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

教学资源:

临床医学专业构建了“三位一体”的现代化教学资源体系,全面支撑“1+1+1”人才培养模式落地。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基地建成涵盖基础医学板块:解剖实验室(配备生命科学馆、虚拟仿真和VR系统)、生理实验室(含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病理实验室(含组织切片数字扫描平台)、生物化学与免疫学检验实验室;临床技能板块:诊断实训室(配备心肺/腹部智能模拟人)、内科实训室、外科实训室、妇产科实训室(带分娩模拟系统)、儿科实训室;公共卫生板块:传染病防控实训区、预防医学实验室、中医实验室(配备经络辨证教学平台)。同步推进智慧教学革新,创建校企合作互动直播室,实行校企合作互动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临床实践基地实施分级协同管理,与5家三甲医院(含XX省人民医院等教学医院)、8家县级综合医院、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深度合作协议,形成“教学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卫生站点”三级实践网络。基地全面对接“1+1+1”培养阶段:第2年临床教学阶段:学生在教学医院开展床旁教学,通过病例讨论、技能带教掌握核心诊疗规范;第3年轮岗实习阶段:在县二甲以上医院完成内外妇儿及急诊等科轮转,在社区中心实践慢病管理、家庭医生服务,实现从单一技能到综合岗位能力的转化。

培养质量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持续前进,形成 "技能精、升本优、就业稳" 三维成果体系。技能竞赛彰显硬实力:近三年荣获安徽省职业院校临床技能大赛奖项,累计获三等奖5项,涵盖内科诊疗、急救技术、外科操作等核心赛项。升学通道实现新突破:2024年首届毕业生中,20人成功考入本科院校(占毕业生总数20%)就业率创新高24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5%,基层就业占比达80%,覆盖全省8个地市32家县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服务全覆盖。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5%,毕业生因"临床操作规范、基层适应力强、职业素养扎实"广受好评。

改革创新:

与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明光市人民医院、天长市人民医院、全椒县人民医院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医教协同,推行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1+1+1” 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CopyRight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5014940号
招生电话:400-001-3100,  0550-3566123,0550-3566045 传真:3566010 地址:滁州市醉翁西路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