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城院中绿化广袤、清波荡漾、水岸风貌一览无余;湖光如镜、蓝天白云、花鸟树景沁人心脾……。近半的绿地不仅让师生心旷神怡,更成为众多小动物的乐土,随之而来虫蛇出没也更加频繁。那么如何正确预防以及应对它们的“侵犯”呢?接下来随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份校园防虫蛇指南吧!
一、防虫指南
夏秋季正是马蜂、蚊子、蟑螂、蜈蚣、隐翅虫等害虫“横行霸道”的季节。一旦被叮咬、蜇伤或接触其毒液,不仅会出现红肿、瘙痒、疼痛等症状,还可能传播多种疾病,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01 马蜂
被马蜂蜇伤后局部皮肤会出现疼痛和瘙痒,伴有红肿热等过敏刺激和局部炎症反应。如果身体被蜂群蜇伤多处,常引起发热、头痛、头晕、恶心、烦躁不安、昏厥等全身症状。
【预防及应对措施】
1.尽量不到有马蜂活动的场所去惊扰它们,如果在校园内发现蜂巢, 及时通知保卫处请求摘除。
2.马蜂是色盲,零星几只马蜂在身边飞舞骚扰时不必理会;马蜂停落在头上、肩上时,轻轻抖落即可,不要拍打。
3.户外出行前不要使用香味浓郁的化妆品,更不要喷香水,这是因为化妆品内含的化学合剂物质和气味往往模仿天然花香,容易招蜂。
4.不要在空旷场所摆放没有遮盖的糖类食物、水果及饮品,以免马蜂集结。
5.在校园里发现蜂窝请及时联系保卫处(联系电话:0550-3566110)
【马蜂蜇伤应急处置】
1.轻度蜇伤仔细检查患者被蜇伤处是否有残留的毒刺或毒腺,若有残留,可用镊子或者拔火罐等吸出毒针。马蜂的毒显碱性,所以要用弱酸性溶液冲洗,例如食醋、果醋或碳酸饮料等。注意,普通蜜蜂的毒显酸性,处理方法正相反,所以建议用碱性的肥皂水、沐浴露、洗手液等洗涤剂清洗。如身边没有相应的溶液,则要用自来水冲洗伤口。边冲边揉擦,既可洗去伤口局部之毒素,又有冷敷止痛之效。冲洗要达到20分钟以上。2.中度蜇伤立即用手挤压被蜇伤部位,挤出毒液,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红肿和过敏反应或立即用弱酸性液体洗敷被蜇处,中和蜂毒的碱性,减弱毒性,亦可起到止痛的作用。还可用风油精、清凉油等去除蜂毒,切记不可用红药水或碘酒搽抹,那样不但不能治疗,反而会加重肿胀。3.重度蜇伤如果发现被蜇伤者呼吸困难、呼吸声音变粗、带有喘息声,要立即送最近的医院急救。伤口近心端结扎止血带,每隔15分钟放松一次,结扎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如果患者意识丧失,且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02蚊子
夏季蚊虫最为猖獗,它们骚扰人群,叮咬吸血,轻者导致皮肤瘙痒、红肿,重者可能会传染登革热、疟疾、流行性乙脑、丝虫病等80多种疾病,是名副其实的媒介害虫。
【预防及应对措施】
1.宿舍地板、花盆等易积水处及时清理。同时要关好纱窗、纱门,特别是在夜晚,透气又防虫,安全又可靠。
2.及时换洗衣物,保持个人卫生清洁,因为体味重、出汗多易招蚊虫。同时少穿深色衣服,蚊子具有趋暗的习性,因此穿深色衣服的人容易被蚊子“青睐”。
3.可以养驱蚊草、薰衣草、薄荷等绿植驱逐蚊虫,也可以佩挂香料来驱蚊。此外还可以准备蚊香、花露水、驱蚊手环,使用驱蚊灯和驱蚊液驱赶蚊虫。也可以随身携带清凉油或风油精,增加驱蚊效果。
【蚊虫叮咬处置措施】
1.瘙痒时,可借助碱性物质来中和,如小苏打,在家可用肥皂水,止痒效果甚佳。
2.使用盐水涂抹或冲洗痒处,可以软化肿块,能达到祛痛止痒效果。
3.不要用手抓挠,尤其是皮肤的肿块处,否则会出现组织破损导致感染。
4.对于皮肤上的蚊子包,可采用冷敷法来缓解疼痛感,比如用毛巾包裹冰冻饮料敷在患处。
5.当蚊子叮咬出现红肿时,先用冰块冷敷,再根据医嘱使用外用药物,如1%薄荷炉甘石洗剂或1%薄荷霜等。
6.当叮咬处出现明显感染现象时,需及时采用抗感染治疗药物,如莫匹罗星软膏,若不能缓解,及时就医治疗。
03 蟑螂
蟑螂是夜行性和喜温性的爬行昆虫,喜欢生活在温暖、潮湿、阴暗、不受惊扰、接近水源和食源的地方。其主要特点:见缝就钻、昼伏夜出、耐饥不耐渴、边吃边拉边吐、繁殖速度快等。蟑螂无所不吃,能吃各类荤素食品、人和动物的粪便、痰液、血迹等。蟑螂易污染食物,可传播霍乱、痢疾、乙肝、脊灰、蛔虫、绦虫、黄曲霉菌、黑曲霉菌等多种微生物及寄生虫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预防及应对措施】
1.环境防治。搞好室内卫生,全面清除室内杂物;堵洞抹缝,对可供蟑螂躲藏的墙缝、门窗框缝、地板缝及各类管道空隙等裂缝及时填平封堵,防止蟑螂侵入室内。对蟑螂停留的物体表面、角落经常进行洗刷,去除其粪便、残迹,及时清理死亡的蟑螂及卵鞘等。
2.物理防制。对室内蟑螂经常活动的重点部位,如厕所及桌子、柜子下部放粘蟑纸粘捕蟑螂,可在粘蟑纸上放面包屑等作为诱饵。
3.化学防制。可在蟑螂经常出没的部位投放胶饵,也可使用雾剂对蟑螂出没的缝隙或活蟑螂直接喷洒。蟑螂密度较高时,可使用滞留喷洒的方式迅速降低密度。
04 蜈蚣 
蜈蚣是五毒之一,它也喜欢湿热的天气,所以夏天也是蜈蚣多发的季节。被蜈蚣咬伤后,它的毒液会进入咬伤者的皮肤,导致中毒。蜈蚣越大毒性越猛,被它咬伤后一般症状有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等。严重者,有全身麻木、抽搐、昏迷等症状。
【预防及应对措施】
1.蜈蚣喜欢潮湿的环境,因此要尽量保持房间通风和干燥。同时可对潮湿的地方如厨房、墙角、 床下撒些生石灰或者在宿舍门口、下水道口喷洒长效杀虫剂以阻止蜈蚣爬行。
2.蜈蚣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因此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要加强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戴手套、帽子等。
3.可以用艾草熏屋子,艾草对大部分的爬虫有驱避作用,对于居家的虫害防治效果较好。此外,樟脑丸、雄黄也能够有效驱赶蜈蚣。
4.一旦被蜈蚣咬伤,应立即将毒血挤出,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创面,有条件时可用3%氨水或用5%~ 10%碳酸氢钠溶液冲洗,随后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05 蜱虫
蜱虫有吸血更换宿主的习惯,寄生在人类或动物身上进行繁殖和生活。叮咬后若不及时取出,轻者引发皮肤疾病,重者可能患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森林脑炎、莱姆病等。
【预防及应对措施】
1.出门在外尽量少去草丛、森林等地。如需进入穿长袖衣衫,扎紧腰带、袖口、裤腿。外露部位要涂驱避剂。
2.如不慎被蜱虫叮咬,不要硬拽,也不能用手指将其捏碎,否则蜱虫头部很容易留在皮肤里,引起皮肤的继发感染。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若找不到酒精可用乙醚、旱烟油涂在蜱虫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把蜱虫“麻醉”,让它自行松口;或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头部,使其窒息松口。
3.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06 隐翅虫
隐翅虫被认为是夏天最需要防范的毒虫之一,这种虫子虽然它不会咬人,但是只要碰到它的体液,人的皮肤就会出现发炎溃烂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头晕、呕吐和腹泻。
【预防及应对措施】
1.夏季夜间应关好纱窗,灯光不要太亮,睡眠时放下蚊帐,以免隐翅虫趋光飞入。
2.房间内发现隐翅虫,可用杀虫剂杀灭后用扫帚清除,避免接触。
3.如遇虫落在皮肤上,不要在皮肤上拍死它,而是用手指把它弹走或用嘴吹落,再用脚踩死,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虫体。如被隐翅虫爬过皮肤或接触其体液,需要用肥皂水反复清洗。
4.感染隐翅虫皮炎后需要及时就医,可在医生指导下内服抗组胺药,外涂皮炎平、蛇药膏等药剂或外用糖皮质激素,有继发感染者用抗感染药。
二、防蛇指南
虽然校园中偶尔会有蛇出没,但只要我们注意防范,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受到伤害。而对于我们自身来说,预防毒蛇咬伤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01
了解习性,注意防范
蛇是变温动物,要气温达到18度以上才会出来活动。在南方通常5-10月是蛇类的频繁活动期也是蛇伤发病高峰期。特别是在闷热欲雨或雨后初晴时蛇经常出洞活动。雨前、雨后、洪水过后的时间内要特别注意防蛇。
蛇一般会藏匿于学校路边的草丛中,平日在校内走动时,尽量选择宽敞的大道,不要去阴暗隐蔽的地方,尽量不要到山林、竹林、杂草灌木丛生等地方逗留。夜间外出不要穿裸露脚趾和脚面的拖鞋、凉鞋,不要在草丛中或光线昏暗的地方行走、停留,行走时多留意脚下路面情况,尽量避开有指示牌及投放了驱蛇药品的区域。居住在宿舍一楼的师生员工须关好邻近草地的门窗纱窗,防止蛇虫潜入。
02
留心观察,注意安全
除了少数攻击性较强的蛇,大多数蛇一般不主动攻击人。我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靠近蛇体,或无意踩到蛇体时,它才咬人。在校园内发现有蛇类出没,千万不要惊扰它,尤其不要震动地面,不能突然移动或进行攻击,更不能挑弄蛇类。如果与蛇类不期而遇要保持镇静,蛇距离相对较远时可以慢慢移动撤退。如遇到毒蛇追人,千万不要沿直线逃跑,可采取“之”字形路线跑开。蛇的肺活量较小,爬行一段路程后,就会觉得力不从心。也可以站在原地不动,面向着毒蛇,注视它的来势,因蛇的椎体活动受到一定角度的限制,不能转折掉头,我们可以设法躲到蛇的后面。
03
入侵室内,及时报告
若发现有蛇类入侵室内,要保持冷静,切勿惊扰,尤其不要震动地面,不要围观和擅自捕捉,马上撤离到安全区域并立刻联系学校保卫处(电话:0550-3566110)或者校园北门岗(电话:0550-3566162)进行处理,切记不能擅自处理。
毒蛇咬伤应急处置预案
01及时处理
蛇伤的早期处理非常重要。受伤人员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置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医疗救援,或者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02切忌慌张
被蛇咬伤后切忌慌张,要保持镇定,检查被蛇咬后留下的咬痕。如果皮肤上出现两个紧挨着的牙洞,说明袭击你的蛇长着獠牙,能释放毒素(相比之下,参差不齐的咬痕则是无毒蛇所特有的,因为它们嘴里没有毒牙)。被毒蛇咬伤后应撤离原地(避免被蛇二次咬伤),同时要尽量减少活动,尽可能延缓毒素的扩散。不可快速奔跑、剧烈活动,以免血液循环加快,导致蛇毒在体内快速扩散,最好是将伤肢临时制动后放于低位。
03采取自救措施
采取自救措施,可以先用绳子,手帕,衣物等结扎。10分钟内正确的结扎受伤肢体可有效控制或减缓蛇毒扩散。如果伤的是四肢,应在伤口向心脏方向约3~5厘米处用绳子、绷带甚至布条结扎。注意应每隔15分钟放松1分钟,否则肢体组织容易坏死。
04记住蛇的特征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记住蛇的形状、花纹等外形特征,如果可以尽量拍下蛇的照片,方便医生对症下药。如能在3小时内及时使用相应的抗蛇毒血清效果最好;切勿轻信民间偏方,嘴吸毒液、刀切伤口等都可能导致蛇伤伤情加重,影响施救。
05合理处理咬伤
一般而言,被毒蛇咬伤10~20分钟后,其症状才会逐渐呈现。有些毒蛇咬伤后的症状要经过1到4小时才能显现出来。特别是被银环蛇咬伤后,初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耽误治疗时机。在不能确定为何种蛇咬伤的情况下,不能以为无明显症状就判断是无毒蛇。在多数情况下伤口可能模糊不清,在分不清是有毒蛇还是无毒蛇咬伤的情况下,应按毒蛇咬伤处理。如果因蛇伤引起中毒性休克、呼吸衰竭,要采用心肺复苏术,维持呼吸道通畅,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三、结 语
在此提醒大家,夏秋季节校园蛇虫活动频繁,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如路遇蛇虫出没或有师生员工被蛇虫咬伤,不要惊慌、保持冷静,在原地及时拨打求救电话,清楚说出自己的位置,以便学校医疗救护人员及时准确到达现场救援。请大家牢记:
校医院电话:
0550-3566120
保卫处电话:
0550-356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