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校园新闻> 系部动态> 正文

- 滁城院公众号 -

教育学院:“红领巾”暑期实践营——用青春力量护航假期 大学生志愿者点亮小学生暑期托管课堂

来源:   时间:2025-07-21 阅读:

“慢点!稳住!往左挪一点.....”由十几双小手托着的塑料槽,连成了一条弯弯的“长龙”。七月流火的夏天,这是出现在滁州实验小学的校园里的一幕。近日,有热心市民发现,正值暑期的小学校园不时传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原来,这是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教育学院联合团市委、市委组织部、市总工会、实验小学等多家单位,共同开办的小学生暑期托管班。教育学院经过层层地筛选,推选了6名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在老师的指导下,以“陪伴者”、“引导者”的身份,为六十余名小学生带来了集知识、趣味与成长于一体的假期实践课。这场跨越年龄的“双向奔赴”,不仅为家长解决了暑期看护难题,更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收获了责任与成长。

精心备课:用专业与创意填满假期时光

“老师,这个AI时空绘图怎么画呀?”“老师,你讲的宇宙行星也太酷了吧!”暑托班里,此起彼伏的提问声充满了童真与好奇。为了让孩子们的假期既充实又有趣,我们的志愿者在学院老师的指导下,提前两周精心“备课”,结合自身专业特长设计了内容丰富的课程。

王旭同学负责课业辅导,他带着孩子们制定“暑期学习计划表”,用“闯关游戏”的形式检查作业,让原本枯燥的错题订正变成了“升级挑战”;擅长实践操作的代同学则带来了“奇妙科学小实验”,通过水的浮力、光的折射等简易实验,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真实地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刘同学开设“创意手工课”,把废旧纸盒变成“机器人”,用彩纸折出“海底世界”,用小剪刀剪出“五彩花园”,孩子们的想象力在指尖争相绽放。

“小小急救员”活动带领孩子们解锁生命守护技能;纪念“七七事变”八十八周年的红色文化讲堂,让孩子们勿忘国殇、缅怀先烈;“遇见曼陀罗,‘愈’见自己”彩绘心里疗愈活动,让孩子们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曼陀罗......志愿者们用丰富的课程内容,践行着“五育并举”理念。

“我们不想只是做‘看管者’,更想做孩子们的‘大朋友’。”志愿者队长王旭同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次备课前,老师都会带着我们集体讨论孩子们的兴趣点,比如男孩子喜欢航天飞机、机器人编程等,女孩子则更喜欢喜欢手工、折纸、绘画等,我们尽量让课程既贴合他们的喜好,又能实实在在地学到东西。”

双向成长:在陪伴中读懂责任与童真

托管课堂上,志愿者们既是“小老师”,也是“学习者”。面对调皮好动的低年级学生,叶佳敏同学发明了“课间小游戏”——用跳绳玩“数字接龙”,既能锻炼体能,又能巩固数学知识;遇到内向不爱发言的孩子,杨同学会带着他们读绘本、编故事、分享感受,慢慢鼓励引导他们在课堂上多开口说话,从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前总觉得‘教孩子’很简单,就是带他们玩嘛!真正上手去做才发现,要懂他们的想法、再去耐心引导,比解一道高数题难多了!”志愿者小袁同学笑着说。有一次教孩子们画“我的梦想”,一个小男孩画了辆“会飞的校车”,理由是“这样爸爸妈妈就不用早起送我上学了”,这让她突然意识到,孩子们的童真里隐藏着最细腻的观察。

孩子们的变化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刚入班时总坐不住的小朋友,现在能专注地听完一整节科普课;害羞内向的小朋友在手工课上也能主动和同学合作完成作品啦,还会举手上台分享创作思路。

微光汇聚:让暑期托管更有温度

暑期托管班已平稳运行两周时间,这份“暑期答卷”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知识与快乐,更以细致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家长们的广泛认可。连日来,不少家长通过电话、微信群等方式,分享了孩子在托管班的成长与变化,字里行间满是欣慰与感激。

“作为双职工家庭,暑期孩子‘看护难’一直是我们的心病。今年滁州城市职业学院联合团市委、总工会给我们工会职工开办了暑假托管班,真是解了燃眉之急!”有位二年级学生家长坦言,以往暑期要轮流请假带孩子,既影响工作又顾不上孩子学习,“现在孩子每天在学校有小老师辅导作业,还有阅读、手工、体育活动,晚上接他回家时,总能听到他念叨‘今天又学了新折纸’‘和同学比赛赢了’,看着他开心的样子,我们上班都踏实多了。”

在暑托班的“习惯养成课”上,不少孩子的变化让家长惊喜。四年级学生家长张女士说:“以前孩子写作业太磨蹭,总要催着才动笔。这两周下来,小老师每天都会引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现在他每天在班级就能完成作业,回家还会自己整理书包,连吃饭都不挑食了。”

暑托班丰富的特色课程,更是成为家长口中的“加分项”。“没想到这个托管班不只是‘看孩子’,课程安排还特别用心。”一年级一位学生家长提到,学校结合孩子们的兴趣开设了科学小实验、传统文化体验等活动,“上周孩子带回来非遗剪纸的成果,说老师还讲了《西游记》里的故事,现在他对传统文化特别着迷,这比在家看动画片有意义多了。”

此次大学生暑期托管实践活动,为期30天,是教育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志愿服务搭建高校与团市委等部门的联动桥梁。团市委负责人表示:“大学生志愿者的加入为暑期托管班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的创意课程和耐心陪伴,让孩子们的假期更有质量,也为我们解决了‘托管难’的大问题。”

截至目前,志愿者们已累计服务超480小时,开展特色课程50余节。实践活动还在继续,志愿者们也在积极规划新的的课程内容:“我们还要继续学习,再多增加一些传统文化课,比如教孩子们跳凤阳花鼓等等。”

青春的身影与稚嫩的笑脸相映,成为这个炎热的夏天最动人的风景。暑期托管班如一缕清风,吹散了家长的焦虑,也让孩子们在陪伴与引导中,悄然成长。大学生志愿者们用爱心与责任诠释了青年担当,而孩子们的笑声与成长,则是对这份付出最好的回馈。(文/图:黄正顺,初审:张思梦,复审:陈立超,终审:刘亮)

CopyRights © 2016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皖ICP备05014940号-1  皖公网安备    34110002000033号 访问旧版 技术支持:博达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