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破解思政课教学中的难题,11月26日下午,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曹士东以“思政课中的‘法治’研究”为题,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党员教师带来了一次内涵深刻、深入浅出的专题讲座。

曹士东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研究,从法的含义、特征以及渊源入手,紧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重点围绕“十一个坚持”剖析并阐明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重大意义和科学方法。在此基础上,精准梳理了《思想道德与法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两门课程关于习近平法治思想部分的教学要点,提出教学建议。
讲座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研室主任、青年教师代表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顾恩平从强化理论学习、精准把握学情、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案例选择、实现理论的具象化表达、强化价值引领等六个方面,提出思政课教师要以素养为基、以学情为镜、以案例为桥、以互动为钥、以价值为魂,讲好习近平法治思想。
曹士东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教学中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并强调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教学中,要立足课程特性,善用社会生活中的法治案例,着力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与法治精神,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让学法、懂法、用法成为学生“日用而不觉”的好习惯,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筑牢根基。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既有对法治基础理论的系统梳理,更有对“十一个坚持”等内容的深度解读,同时也为全院教师的后续备课和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让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全体教师深受启发和思考。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以此次讲座为重要契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思政课教学本职岗位,切实把法治精神、法治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强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贡献力量。(图:吴文富,文:姚珊珊,初审:郭倩,复审:顾恩平,终审: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