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大力营造移风易俗、文明节俭的校园氛围,着力破除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陋习,有效遏制“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互相攀比等不良现象,为创建省级文明校园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总体目标
有效引导教职工转变家风民风,弘扬社会正风正气,形成崇尚文明、节俭、科学的良好风尚,进一步提升社会文明程序,全力争创省级文明校园。
三、具体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各处室、系部要充分认识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引导教职工大力倡导婚事、丧事简办 ,反对铺张浪费,破除封建迷信,革除陈规陋习,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
(二)加强领导,确保实效
移风易俗活动在学院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由院纪委组织实施。各处室、系部要高度重视,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积极组织部署,坚决开展落实,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三)总结经验,务求常态
各处室、系部要针对本年度移风易俗开展情况,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促进移风易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四、主要任务
(一)倡导婚事新办,树立新型婚俗观
提倡婚礼仪式简朴、氛围温馨。破除婚事活动中各类低俗陋习,杜绝举办讲奢华、互攀比的婚事,自觉抵制婚车成串影响交通、鞭炮齐鸣污染环境、滥发请柬增加负担、大办宴席铺张浪费、猜拳酗酒滋事扰民、低俗婚闹破坏风气等不良现象。
(二)倡导丧事简办,树立新型丧葬观
提倡厚养薄葬,简化治丧仪式,缩小治丧时间和规模。倡导入园安葬,集中守灵,杜绝大操大办、乱埋乱葬;鼓励采用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网上祭奠等方式缅怀故人,形成文明、节俭、平安、依法的新型丧葬观。
(三)倡导随礼不就餐,树立新型人情观
大力倡导小事杂事不办,提倡诸如生日、升学、入伍、乔迁等事宜不举办庆祝活动。大力倡导随礼不就餐、祝贺不做席等新型人情观,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切实减轻随礼负担。
(四)倡导文明和谐,树立新型生活观
倡导尊老爱幼,夫妻和谐,邻里团结,热心公益,崇尚科学,遵法守纪,反对非法宗教、邪教和封建迷信,远离“黄赌毒邪”;注重家风家教家训建设,构建文明和谐家庭;注重生活环境整洁有序,积极建设美丽家园,自觉抵制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倒等行为。
五、具体措施
(一)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网页、短信、微信、横幅、标语、开展宣传活动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广泛宣传移风易俗活动的重大意义,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先进经验,使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二)树立榜样,典型带动
收集党员干部和教职工在文明节俭办理婚丧嫁娶、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树立榜样,抓住典型案例的带头与示范作用,引导党员干部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率先垂范,给社会树立榜样和标杆。
(三)密切配合,加强监督
找准移风易俗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主动作为,并密切与行政、党组织配合,协同合作、共管共治。同时加强对党员干部在办理“红白事”中的管理与监督,教育引导干部职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移风易俗,自觉摒除陋习、树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