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全体师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与能力,有效遏制校园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生,保障师生财产安全及校园和谐稳定,10月16日下午,护理学院在校第二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电信网络诈骗就在你我身边”主题防诈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特邀滁州市公安局南谯分局民警许婷婷主讲,学院党总支书记席民、25级新生辅导员及近200名学生代表参与活动。
讲座伊始,席民致辞。他指出,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手段持续翻新,校园已成为诈骗分子重点目标,学生因社会经验欠缺、防范意识薄弱,易陷入诈骗陷阱。举办此次讲座,旨在帮助师生认清诈骗分子惯用伎俩,掌握实用防诈技巧,从源头上减少校园诈骗案件的发生,为师生学习生活保驾护航。

随后,许警官结合自身丰富的办案经验,以生动的案例为切入点,向师生们深入剖析了当前校园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类型。考虑到学生群体的受骗风险点,她先梳理出“刷单返利诈骗”“游戏账号交易诈骗”“冒充客服诈骗”“虚假中奖诈骗”及专门针对学生的“校园贷诈骗”五类典型手段,其中“刷单返利诈骗”和“校园贷诈骗”因学生受害频次最高,被重点拆解。在讲解“刷单返利诈骗”时,许警官以某高校学生刷单被骗的真实案例为依托,通过播放案例视频,清晰展示诈骗分子的操作链条:先以“低投入、高回报”为诱饵降低学生警惕,再逐步诱导其追加资金,最终卷款跑路,让在场师生直观感受到此类诈骗的直接危害;与“刷单返利诈骗”的即时性危害不同,“校园贷诈骗”则通过隐蔽设计对学生造成长期影响,许警官详细介绍,诈骗分子精准抓住学生的消费需求,以“无抵押、低利息”为幌子吸引学生申请,实则暗中设置高额手续费、滞纳金等隐形陷阱,最终导致学生深陷债务危机,甚至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

在讲解过程中,许警官总结了诈骗分子的三大作案特点:一是利用受害者的贪念或恐慌心理;二是借助网络平台隐蔽作案,难以追踪;三是不断更新诈骗话术,迷惑性强。同时,她向师生们传授了实用的防诈“三招”:一是不轻信,对陌生电话、短信、链接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所谓的“高额回报”“紧急通知”;二是不透露,坚决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个人信息;三是不转账,凡是要求转账汇款的,务必通过多种渠道核实对方身份,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拨打110或96110反诈专线咨询求助。
讲座互动环节,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师生们积极举手提问,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似诈骗情况向许警官请教。“如果收到自称是学校老师的微信,要求缴纳费用,该怎么办?”“在网上购买商品时,商家要求先付定金再发货,如何判断是否靠谱?”面对师生们的疑问,许警官耐心细致地逐一解答,并结合具体案例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让师生们进一步掌握了辨别诈骗的方法。

讲座结束后,学院通过发放防诈宣传手册、在校园宣传栏张贴防诈海报、利用校园广播播放防诈知识等形式,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让防诈知识深入人心。
此次防诈专题讲座的成功举办,有效提升了我院师生防诈意识与识骗能力,为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将持续把防诈宣传工作作为校园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切实守护师生“钱袋子”。(图:刘映彤,文:梁颖,初审:申雅婷,复审:王艳,终审:席民)